英才论(5)

1

有一段时间,因为项目关系,不断跟人聊天,反复涉及「格局」一词。在士族传统已经丢失的中国,每个人都起点不高,格局不大,怎样提高格局?当时,我建议道,读一本一本好书,踏踏实实,一篇又一篇笔记写下去,写到一千本,自成天地,格局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拓展开的。但,对于提高格局来说,读书与写作为什么重要?

正如前文所言,人变得格局更大,一定是意味着你能与更多阶层、更多层次的人对话,能上能下。某天晚上,我与一位好友参加一次对外小交流,他镇定自如,Hold 住全场,太迷人了。这就是对话能力。当你能够与很多阶层对话,那么产生机会,自然是小意思。

然而,在现实生活中,你很可能并没有那么多机会与不同阶层的人对话。因此,广泛阅读就变得非常重要。就像芒格所言,阅读可以让你与很多「已逝的伟人」交朋友:

我本人是个传记迷。我觉得你要是想让人们认识有用的伟大概念,最好是将这些概念和提出它们的伟人的生活和个性联系起来。我想你要是能够和亚当斯密交朋友,那你的经济学肯定可以学得更好。和「已逝的伟人」交朋友,这听起来很好玩,但如果你确实在生活中与已逝的伟人成为朋友,那么我认为你会过上更好的生活,得到更好的教育。这种方法比简单地给出一些基本概念好得多。

2

如果说阅读帮助你与很多「已逝的伟人」交朋友,那么写作帮助你与很多「不在身边的人」交朋友。承诺少,给得多,这是当妈的;说多少,是多少,这是市场契约;承诺得多,给得少,这是人情。自己人、陌生人与熟人,构成中国复杂的人际关系格局。

正是写作,得以让你有机会,用自己的思想引起人们共鸣,从而产生了更多让陌生人成为熟人或者自己的人的机会。正如硅谷创业教父 Paul Graham 在 《如何写作》开篇所言:

写作不仅交流想法,更催生想法。但大部分人,终其一生都不能意识到好的写作竟如此重要。如果你不善写作,也不爱写作,那么,你在余生将与贫瘠思想为伍,错过经由写作带来的新世界。

写作不仅催生想法,更带来信任。我已经见过太多借助于写作,获得工作机会,提升格局的案例。同样,我也会格外提醒同事,如果应聘者有长期写作博客的经历,只要基础技能匹配,一般都会给对方面试机会。通过长期写作,你能够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折腾挣扎失落成长快乐收获。如果我都不认识你,我凭什么信任你?

3

最后,说说直觉。人们常常将格局误解为 Vision。但格局不是 Vision。格局是事后结果涌现,Vision 是提前展望。Vision 这个词有问题,它假定你能在 N 年前就是看到 N 年后的趋势。然而你看不到未来。视觉是外显意识,你需要借助于「算法心智」加工;然而多数时候,你只能朦胧感知到未来,大脑在「自主心智」层面进行信息加工。

因此,你常常会看到大格局观者提到「直觉」的重要。这是否定的否定。职场新手,过于依赖「直觉」,此时的直觉是未经训练的直觉,它往往是错误的;职场高手,则通过大量的「反直觉」训练,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。但在另一个更高境界,此时,受过大量「反直觉」训练的英才的直觉系统变得更重要了。我们可以按照认知科学家 Gary Klein 的研究,将这种高阶直觉称之为「洞察力」。洞察力是什么?它是你所有神经元细胞在那一霎,做出的最佳判断。

为什么说伟大格局观者,不少都推崇简单的生活方式,如乔布斯等。因为只有生活方式简单的人,才更容易保护到那一刹那,获得灵感。你很难想象一个整天忙于各个社交的人,能保护到自己的直觉。反之,人们常常在无意有意与他人合谋,伤害自己的好直觉。常见的三种伤害直觉的方式有:言语;父母与配偶;运气。

4

先说言语。请不要轻易将直觉付诸于语言。年轻时候常见例子是你的直觉喜欢某个姑娘,但你一旦写了几封情书,你发现你没那么喜欢她了。「道可道,非常道」。中国道德经这句话非常非常非常有道理。一旦你用语言来编码直觉,那就需要经过「工作记忆」来加工了,落入「算法心智」层面进行工作。所以中国古代大儒常常推崇不落文字,王阳明则将其称之为:言益详,道益晦。

同样,佛教也有一句类似的话:善护念。好的心念,直觉感知到的,请不要急于表达出来。认知科学家研究目标,也常常发现,当你说出了自己的新年目标,你往往实现不了。

在回顾历史上各类智者故事时,会发现他们普遍存在一个悟道时刻。如欧洲社会心理学创始人莫斯科维奇三十岁时读皮亚杰著作时顿悟;又如乔布斯印度朝圣时顿悟;再如鼠标之父恩格尔巴特二十五岁刚订婚不久,于落叶纷飞的树下顿悟。那个时候,无需与人交流。他们会经由直觉找到自己的使命感(Calling)。

生命旅程里,他们会不断听到内心的一个声音,夜以继日,它在反复诉说。然而,他们其实不知道这种诉说是什么。只能朦胧感知。

聪明的人呢,幸运的人呢,不会将它诉诸笔端,而是默默留存心里。那么,使命感(Calling)就在心间日益放大、放大、再放大,在未来,直觉会感知到它。使命难以表达,它极可能是几十年前,在幼时埋下的种子。种子与种子会竞争,你的大脑只会保留一个强大的进程。于是乎,你很难看到一位超级大牛拥有无数个使命。所谓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,必定是在内心反复的回响。

神话是众人的梦,梦是众人的神话;英雄只有一个,但会带着不同面具出现,同样,使命只有一个,但会带着不同的面具出现,英才承载众人的梦,去执行人类的使命。

5

除言语这类最可怕的杀伤直觉与使命的东西之外,还有一类最能伤害直觉与使命,倒不是金钱,而是父母与配偶。

年轻人与父母,其实在展开竞争。为什么原始人 15 岁就能上山打猎。到了现在,一个人 32 岁,还在读博士!博士教育真的需要吗?这其实是进化的缺陷。为避免年轻一辈过早地与父辈短兵相接,抢走父辈的工作机会,进化慢慢会演变出一个这样的规律与曲线:

伴随整个社会智力提升,年青一代受教育时间日益漫长。

社会演化趋势有其合理性。过早地与父辈社会短兵相接的人,需要资源,否则会被父辈社会乱刀砍死。同辈社会与父辈社会相互竞争、相互抢资源。这种竞争,因为像蜜糖一样,包裹了爱。所以,更加隐蔽。伴随同辈群体逐步成长,然后再来与父辈社会竞争。这是社会演化主流,但是风险小、产出也小。

因此, 你的直觉可能 Call 你做一件事情,但整个社会习俗与演化趋势会逼你去继续读书。如果你心智成熟,有资源,是可以绕开这个进化漏洞的。比如早早放弃读书的比尔·盖茨、Facebook 创始人等就绕开了这个缺陷。父母有毒,而且,这种毒还是不知不觉的。你难以对抗。

至于配偶,这又是另一个问题。找到满意配偶,是小小小概率事件。按照我自己的理论,中国人的婚恋关系是外人、自己人与另一半三类。多数婚恋的悲剧在于,你以为对方是另一半,对方将你当作外人;几乎所有中国夫妻停留在自己人阶段,利益交换,混杂一定感情——散伙很难,相爱一般,过过日子而已。

所以,结婚相恋以后,你的所谓使命会很快沦为「过日子」。你的生活模式,被一个自己人用一套你与她早习惯的过日子逻辑来解释。从此,你们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变化、新机会、新使命不再好奇。因为这个自己人是你的利益同盟军,她的利益几乎等同于你的利益。所以大多数人,一辈子,也就这样了。只有那种极其稀罕的灵魂伴侣才会过渡到婚恋的「另一半」与「另一半」阶段。你无需说,她即明白。典型范例是钱钟书与杨绛。

6

最后,说说运气。伤害直觉的方式有三:语言;父母与配偶;运气。因为人们容易路径依赖,大脑爱偷懒,所以人生的初始选择非常重要。

在早期,如果你学习伪心理学 nlp 回国,现在是江湖人士一枚;如果你学习认知治疗回国,现在是心理咨询界权威一枚。你在 80 年学习心理学,整个学科都被取消了。你现在学习心理学,大四毕业即失业,不得不考研。

但这些选择,往往是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做出的。最初启动、引发最终选择的,其实是非常非常偶然,完全无法用对错来形容的小事。随机才是生活的常态。所以,运气很重要。

那么,为什么爱读书、爱学习能创造好运气呢? 我想,爱读书爱写作爱学习,其实并不能真正地创造好运气,而是改善了你对直觉的朦胧感知能力。一个在柏拉图洞穴里面的野人,相对其他洞穴野人,更接近光。

那个读书多的人,他/她会朦胧感知到一些更好的东西。因为所有你读过的你经历过的都不会消失,都会存储在你的记忆中的无穷大的那一层。当直觉有了大量的素材,应该往哪个方向走,你会朦胧感知到。如果他/她掌握了正确使用直觉的方法,那么外在表现就是运气很好。

最后,我们可以将营造直觉与环境的关系总结为两个简单公式:

  • 容易产生好的直觉的环境 = 充分的睡眠 + 悠闲的生活 + 足够自由的工作内容;
  • 能够容易保护好直觉的环境 = 简单的生活 + 规律的创作训练 + 强大的内在自信。

伟大的爱情,是在那一刻,你与对方共振了;伟大的事业,是在那一刻,你与某个商机共振了。这些伟大,常常来自直觉系统。但这些直觉系统又广泛地依赖你的计算系统。比如平时的自律、广泛的阅读、充分的睡眠、适当的运动等。

小结

伟大在于复利;人生在于涌现。心气、智力与格局,祝你从此踏上英才之路。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