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才论(4)
1
我喜欢懒洋洋的人生。这样的人生,甚至懒到谈恋爱,一次就好;工作,最好别换;点赞之交,越少越好。然而,毕业后还是换了一次工作。从那家清华旗下的校办企业,换到一家管理咨询公司。这家公司由三位创始人联合创办,算中国本土咨询业老大,三位老板,按照其股份多少,姑且将其称之为ABC吧。
入职后不久的一天中午,各位同事正在工位上休息。突然,A老板像一个狂热的教主一样,站在过道那里,鸡血澎湃,慷慨激昂地说,我要向李自成学习,带出潼关十八骑,打下中国管理咨询业的天下,让我的管理学流派名扬四海。
各位同事,从正在昏昏欲睡的状态中醒来,吃惊地盯着他,心想,老大是不是吃错药了?为什么一家管理咨询公司要去做教育培训业务?而 A 老大,真的正式启动自己的商学培训计划。四五年后注册独立控股子公司,广揽天下英才,帮助理工科而非传统MBA教育的名校硕士从事管理工作。近期,恰巧是这家商学培训公司上市一周年多。
而某位与我同一天入职这家公司的同学,十三年后,依然还在这家公司,并出任 CEO。
2
那家公司三个大老板。十年后,三人各自行事,格局自现。A 老板广收弟子,切入产业最上游,参股上市公司无数,发展最大;B 老板通过分包与注册无数子公司,广邀加盟者,独霸一方;C 老板守着老本,到处惹事,趁火打劫,发展最弱。十年前,A 老板最强,C 老板业界地位与资金实力强于B老板,但十年后,A 老板格局强于 B 老板强于 C 老板。
什么是格局?这就是格局——超越了自己的局限,取得了更大的人生战略自由度。在很多战略书籍中,会提到一个「战略自由度」的概念。在企业经营进行决策的时候,寻找战略重点,采取战略来改进行动的自由选择程度。同样,人生也存在战略自由度。格局大,就是你的人生战略自由度高。在庸才没感觉的时候,英才听到内心使命感的召唤,全神贯注,以狮搏兔,超越自我。相信他的人才则伴随英才一路成长,十余年后执掌一方。有大格局的英才与有执行力的人才共同成就一番佳话。就像这位老大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所说的一样:
态度决定命运、气度决定格局、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。
3
心气有高低,格局有大小。那么格局的大,指的是什么?—— 超越了你出身家庭、出身学校、所处阶层、所处行业等等的局限。今天依然拿阶层举例。
比如,像我这样的湘南小镇出身的孩子普遍优点是勤奋、能吃苦。但是如果你始终强调自己这个优点,执著于突出自己的勤奋吃苦。那么,你的格局仍然不大。一个富二代,看到一个勤奋、很拼的农村孩子,他/她往往会觉得可敬但可怕,心有余而力不足,敬而远之。这时,穷小子灰姑娘就与富二代两个阶层依然无法对话。格局变大就是你开始像城市孩子一样,能说会道,善于社交了。你逐步摆脱了你出身种族、阶层的局限了。
4
人变得格局更大,一定是意味着你能与更多的阶层、更多层次的人对话。你超越了自己的出身,能够与更多阶层对话。就像之前管理咨询行业没人做过系统的、大规模的人才培养计划,而 A 老大超越了自己所处的行业局限,敢为天下先,这就是好的格局观!最终将事情做成了,这就是形成了大格局!
这种层次的差距,有时是先天的阶层差距,比如你跟富二代红二代的对话能力;有时是后天的,比如你跟学术大牛对话的能力。这种层级的差距,不仅指向比你当前层次更高的人,还指向比你当前层次最低的人。就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在于看待这个国家对待孩子与弱者的态度。同样,见强者趋炎附势,见弱者落井下石,不是大格局者所为。
《花间集》有云:换我心为你心,始知相忆深;伟大格局者则是「换他心为我心」,也是「换天下心为我心」。我心、他心、天下心,区分开不同格局。时间如格,人生如局,小格局者老婆孩子热炕头,怡然自得;大格局者或如李白杜甫,流光溢彩,诗词传世,时间不朽;或如秦皇汉武,纵横开阖,一代英雄,青史留名。当超越自我,到了一定高度,那么就成了北宋大儒张横渠所言: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;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
5
那么,怎样提高自己的格局?三个关键词:跃迁;读写;直觉。
先说跃迁。格局不大,因为始终呆在之前的圈子内。穷小子灰姑娘的格局小是因为起点太低了。如果一辈子难以信任别人,始终与穷亲戚、穷爸妈捆绑在一起,怎么可能获得命运的突变呢?一旦从穷小子变为凤凰男,就是遇到了一个好命的可以值得信任的伴侣;而从凤凰男变为大牛,就是连续遇到好几个相互信任的好师友。
怎样才能更好地在不同层次的人际网络中穿梭自如,游刃有余呢?心灵鸡汤们总是告诉你,在一个尽可能大的市场上去创业;与层次尽可能高的人交朋友,你要费尽心机去管理人脉…
6
然而,真相并非如此。人类社交网络的跃迁同样遵从 7% 原理。不仅仅是工作记忆的广度受制于7,同样,你能管理的社交网络容量,你的信息传播能力与你的个人影响力发展同样受到7这个神奇数字的制约。
我组织翻译的《社会网络分析》一书作者在实验中发现当网络密度接近7%的时候,网络才从线性增长转化为病毒式扩散。也就是说,当转发一个视频、加入一个网络社群等的人的比例达到7%的时候,其他人才会在关键阶段马上跟进。这是一个推动 Facebook 走出哈佛的神奇数字。Facebook 一步一步地跃迁,总是遵循一个规则——在一个社群里到达饱和点之后才移入一个更大的社群。请记住这个研究结论的关键启发:
第一,你刚开始的时候,需要进入恰当的网络,而非越大的网络越好。比如,在你年轻时,更重要的是加入能信任你的同侪,能带你的导师的人际网络。其它人都是闲杂人等。你可以不用管他们。
第二,明确自己在当前层次的人际网络中,需要做好的程度:7%。你必须在你当前所处的社交网络中,拥有至少 7% 的人的认可,这 7% 的人乐意向他们的社交网络中的人推荐你本人或者你的产品。
第三,当在一个小的人际网络中达到一定高度后,需要及时跃迁。这是多数人的格局上不去的一个根本原因。比如,一位杰出的认知心理学家可能已经得到圈内 30% 的人的认可了,但是他的成果过于细化,难以与其他学术网络的人交流,并被其他研究者或学科引用。因此,他的格局并不大。
反之,从一位细分领域的认知心理学家成为举世公认的大科学家,常常是他们处在一个交叉学科的位置上,已经成功跃迁到更大的网络中,引爆了众多不同子学科的学术论文引用。如卡尼曼在经济学与认知科学的交集上;如 Josh 在机器学习与认知科学的交集上;如平克在语言学、写作与认知科学的交集上。
提高格局的另两个关键词是读写与直觉。读写为什么重要?如何保护自己的直觉?谁经常伤害你的直觉?且听下回分解。
小结
换我心为你心,始知相忆深。心气有高低,格局有大小,我心、他心、天下心,区分开不同格局。